2018年9月,南宁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运营分公司)引入了具有快速开发能力的钉钉轻应用开发平台——“氚云”。经过2年时间发展,目前运营分公司已成为钉钉+氚云用户中,应用开发数及平台使用人数位列前茅的企业。
南宁地铁1号线列车
这家规模6000多人的国有企业,是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创新战略、数字规划、人才培养等手段推进数字化升级?2020年9月9日,运营分公司企业管理部副部长刘勇在“2020钉钉企业数智峰会”上,作为应用标杆代表介绍了公司利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实现数字化规划快速落地的实践经验。
员工多、专业多、服务要求高,数字化难度高
南宁轨道集团运营分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南宁轨道集团下属的全资分公司。目前公司员工6000人,设置了10个职能部门和7个生产中心,分布在南宁地铁的各个岗位,其主要职责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保安全、控成本、优服务。
基于这样的职责和业务特点,运营分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四大挑战:
1、人员分散难管理。数千位员工分布在地铁各个站点,票务、司机、维修等岗位流动性强
2、专业种类多难统一。运营分公司相当于一个小型的铁路公司,供电、工建、通信、信号、客运服务等基本所有岗位都覆盖
3、运营成本压力大。运营公司作为公共服务企业,票价不能随便涨,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标准更高
4、市民需求不断提升。面向广大市民提供服务,难以满足所有个性化需求
业务、团队特点、运营模式以及管理挑战,决定了运营分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难题的方式。在信息化规划的初期,运营分公司考虑采用较为普遍且看起来比较稳妥的方式——即选择一套系统,由专业的人负责实施。
然而,市面上很难找到适合且能解决运营分公司所有管理问题的系统。另外,综合性系统成本高、实施周期长、定制化修改比较费时间,且不一定能解决日常基础性业务的需求。与此同时,让公司管理层比较有顾虑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公司数字化人才少,部署一套系统能不能用得起来,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都是未知数。
带着以上问题经过慎重的讨论和研究之后,运营分公司最终决定循序渐进解决问题,在逐步推进落地公司5年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同步实现人才的培养。
低代码平台引擎:两年开发上百个应用
根据南宁轨道交通集团《2015-2020年信息化规划》,涉及运营分公司专有系统有11个系统,包括设备维修、应急管理、施工调度、智慧车站、服务热线等9个业务板块。
在数字化落地方式基本确定的前提下,运营分公司根据实施规划经过了四个阶段的开发部署。
第一阶段:2017年6月引入钉钉,打造公司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了组织关系在线化、沟通效率提升、业务流程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等功能,为公司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数字化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钉钉一年多的应用,管理层发现钉钉应用平台有诸多丰富的应用,不仅功能丰富、易用性强,而且能够支撑运营分公司下一步的数字化建设。
第二阶段:2018年9月,运营分公司为了解决工班管理的难题,引入奥哲具有快速开发能力的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氚云。之所以选择氚云,一方面是由于其与钉钉的深度整合。公司员工已经熟悉钉钉的应用,上手快、组织结构无需重建、可直接引用。另一方面,氚云低代码开发所具有的可视化操作和标准化配置特点,降低了开发门槛,业务人员的加入扩大了开发队伍;氚云提供的可视化表单、自动化流程、智能报表、丰富API接口等强大功能,通过拖拉拽的积木搭建方式开发,满足公司快速且变化的个性化业务需求,快速实现管理意图。同时免费提供的丰富应用模板,通过兼职员工的少量修改就可以直接上线使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模板开发时间。
第三阶段:2019年5月,成立软件开发创新工作室,积极组织试点中心相关业务、技术骨干参与共同开发;12月举行首届创新大赛。
第四阶段:2020年,工作室组建氚云开发团队,将氚云低代码应用开发推广到分公司各部门/中心。
应用开发情况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截止到2020年7月份, 正在开发、测试、试用和正式使用的应用数覆盖运营分公司14个部门/中心和1个党支部,涉及党务、安全、培训、文秘等23个业务板块,总共104个。还有30多个应用正在进行需求整理或排队等候开发中。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应用分布图
在这上百个应用当中,上线的应用占到75%,处于开发、测试、试用阶段的占到22%左右,剩下将近2%处于下线状态。这一部分应用支持的是公司的中短期项目,在项目完成之后应用即下线。这个功能正是基于氚云平台开发的便捷性决定的,如果是采用综合信息系统的方式,支持中短期项目的应用,基本上是不会进行开发的。
通过近两年的数字化系统开发建设,运营分公司在无纸化办公、运营管理、员工管理、员工能力提升、管理层的数字化管理思维等方面卓有成效。
无纸化办公,通过标准化发文审批、列车广告作业计划审批、地铁站内广告发布审批等十几项应用的开发,将多项日常工作由线下纸质审批转变为线上审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信息的实时推送,降低人力、纸张、打印等多项成本。
同时,业务办理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申请、审批,使每次流程审批的时间由原来的1-2天甚至更长缩短至1小时内,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解决了“运营覆盖范围广,员工办事到处跑”的大问题。
实时掌控运营各类指标,运营概况、票务设备故障数据查询、客运日况汇总等应用支持了企业上百项多维度运营数据、指标实时上传。并通过统计日均客流量、运量利用率、正点率、兑现率等运营关键指标并进行图形化的趋势分析,为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提高员工综合能力,开发了通号通练习平台V2.0、通号通阅读平台、客运业务考试系统等应用,动态支持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强化了数字化管理思维,通过氚云开发应用,快速实现管理意图,强化了各级管理者的数字化管理思维,影响深远。
企业主体意识驱动:机制保障,人才护航
刘勇在会上提到,运营分公司应用氚云产生的初步成效,而最让公司引以为豪的是:培养了一支既精通业务又熟悉代码开发的队伍,为后续业务数字化奠定了基础。可见,人才与数字化不是一个单向的价值实现,而是一个互相成就的历程。
业界常说的一句话,数字化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对于选择自主开发模式的企业来讲,主体意识可以说是有先天条件的,但能把这个条件发挥成优势,机制和人才的保障不可或缺。
运营分公司的信息室归属企业管理部,在确定利用氚云进行自主开发应用的模式之后,信息室首先确定了要结合业务、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应用开发的思路和计划。也正在得益于方向的正确,在一年的开发工作之后推出了首批应用。2019年年底,公司举办了首届软件创新大赛,并在应用试点落地。2020年,在试点应用成功的基础上面向整个公司进行推广。同时组建开发团队,保证了人力的投入。
运营分公司的开发工作室同时也是公司的人才孵化器,吸纳进去大多是部门或者中心的业务骨干和后备人才,目的就是为让他们在梳理业务流程的时候就能够理解标准化和数字化的价值,从而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坚定地推行。
结合实现的目标及功能,运营分公司的开发工作室分为三个组:综合管理组、项目管理组、综合服务组。通过这个架构保证了公司应用开发的制度、人员培训、技术、项目管理、推广宣传直至落地过程的规范管理,为应用开发工作及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公司领导的支持是首要力量。但这不能完全依赖领导的觉悟,在适当的机会“秀”一下成果、关键时候显身手,都是持续赢得公司及业务部门领导支持的重要手段。运营分公司的软件开发创新大赛,一定会邀请各级领导以及创业专家作裁判。而应对疫情快速开发的线上订餐系统,也赢得了大家认可和肯定。
当然,举办大赛的核心目的并不是为了秀。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持续提升大家热情,引导下一步数字化应用开发的方向,营造企业数字文化的氛围。如今南宁轨道交通集团运营分公司的大赛主题已经从最初的“百花齐放”演进为今年的“共建共享”,这其中有对公司数字化发展历程的概括,有上百个成果的沉淀,也有下一步的风向标。